工商時報【記者陳碧芬╱專訪】

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,來自金融財務管理領域,是典型「相信競爭」的國家精英,自去年11月上任,全心領導這所一流國立大學往前推進,卻愈加深刻感觸,國內大學院校在近3、40年來沒有大變化,「2007年iPhone手機問世以來世界發生的快速變化,似乎和國內的大學都無關。」

國立政治大學以社會學科為強項,政大法學院、商學院、傳播學院和社會學院,數十年來培養出的高階人才,撐起台灣公務╱司法體系、新聞媒體、財金暨企業管理等等領域。周行一是歷任政大校長,第一位接受本報面對面專訪,他覺得自己有很多話要講,要對企業界講、更想對高教主管機關的教育部講,特別是在6月驪歌輕唱的畢業季節。以下是專訪的重要摘要:

法令限制多 大學難進步

問:時代丕變,台灣經濟條件及產業生態多所改變,你身處的大學院校如何因應?

答:大學是社會進步的動力,能引領社會思想,是年輕人進入社會前的最後一次受教育機會,以台灣的學制,念到高中畢業都還是在為了考試而念書,直到進入大學才有機會探索知識,透過系統性學習「全人教育」,培訓出國家社稷有用的人,顯示出大學教育的重要性。可惜的是,台灣的大學院校受到「主管機關」很大的限制,任何調整都受到嚴重限制,即使校內廣納教授研究而得的學校發展或系所規畫,送到教育部、召開外審委員會,要如願通過都很困難。這就好比電腦產業的華碩公司需要把企業發展、產品新創等送進經濟部申請,經濟部再找同業競爭者來評審,將結果來導引華碩的生意,完全是不make sense!

因為重重法令的限制,國內大學院校在近3、40年來沒有大變化,連現在大學的排名和30多年前都一樣,若換成科技產業30年都不變,早就完蛋了。人類發展了數千年後才發展出耕田的技能,二次工業革命讓人類經濟、社會進步加快,但那些都不如2007年iPhone出來後,整個世界改變的快速,現在的大學教育要把更多知識更快地交給學生,學生不能在課堂上只學習過去的知識,那要如何因應未來的市場?可是,大學頭上卻有一個審查機構,一直在拖慢所有的討論和進程。社會不會一夕改變,我就怕改變得太慢。

自由作風 才有競爭力

問:你在美國大學擔任過教職,美國官方如何和管理觀光英語列車大學院校?

答:美國教育部不管大學的!美國的自由作線上英文文章風,認同競爭,才有進步的契機,長春藤私立名校都在競爭。除了州立大學在學生人數上,有官方規範,美國官方給大學的經費也已降到學校總收入的50%之內,讓大學養成競爭的方法,就是官方「少管」。其實,台灣的官方補助率也在降低,也要求校方做到財務自主,如今卻連學費調整都要限制,教育部對大學院校處處管,不淮調整科系、課程內容要審核,那大學生畢業後和市場銜接不上、找不到工作,是不是就去找政府要工作?根本在誤導國人。

問:產業界如何期待政大的人才?企業與大學,該如何互動?

答:政大是頂尖大學,訓練人才的方法,思想上比一般前瞻,具啟發別人、影響社會的崇高理想。然而,在教育部緊綁下,台灣的大學教育不具「認證」的實質意義,不因國立大學或名校的畢業生而品質保證,建議業界提供實習機會,讓大學生帶著課本理論到實務界歷練,邊做邊學,我也要拜託業界高層,請在實習過程多給政大學生有「動手」的機會,多挖掘年輕人的動腦創意,把最艱困的挑戰拿出來讓大學生磨練,教育部不要處處管制,真正的產學合作將能呈現多元成果。

金融機構 應走向海外市場

問:你曾參與金融實務界,會如何建議台灣金融業因應新時代?

答:現在的法規鬆綁範圍及彈性大很多,有助於金融市場的前進,但是金融業規模太小的長久問題仍要靠整併來解決,無論是公公併或公民併,雙方權利保障要注意,怎麼併都好。不然,我也鼓勵金融機構走向海外市場,可惜兩岸服貿協議沒過,延後了金融機構到大陸拓展的契機。為能做好在國際競爭的準備,金融業要非常重視IT科技的投資,在構思金融產品設計時,要同時作好風險管理,台灣沒有多餘條件讓金融風暴一再發生。

多益考試方式


48CFC74977B0DD7B
arrow
arrow

    n77pd95zp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